为推动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联合指导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于8月24日在京召开专题座谈会,研究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规范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等事宜,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有关负责同志也出席会议。
从2010年8月18日起至2012年月7月30日,购买尚德电力证券的所有购买者正作为原告,寻求获得赔偿。值得关注的是,尚德电力已经停止招聘。
综合这两份起诉书,起诉主要包括:在上述期间,被告就尚德电力的商业运作、财务状况和公司前景做了虚假和误导性声明。一位2007年加入尚德电力的离职女员工称:在尚德电力流行一句话,女的当男的用,男的当机器用。截至笔者发稿时,尚德电力的股票价格已经连续两天位于1美元以下。一位尚德电力前员工直言:在尚德电力,升职靠钱。一位中层主管认为:在尚德电力,施总更加信任外国人。
其中江西赛维以亏损1.85亿美元排在首位。此外,他们根据尚德电力正在展开的反担保调查,得出GSF的债券担保可能不存在。最近一段时间,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面对三次IPO折戟、多位高层离职、企业利润率降低、市场龙头地位不保等多重打击,两次召开记者招待会,誓言要陆续披露出太阳能一系列潜规则,包括工程招标、销售、配件、制造、选材、安装和维修等全过程黑幕
在行业普遍遭遇困境的情况下,施正荣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也经受着考验。其中,最经常被提及的是尚德的CFO张怡等人,而据记者了解,刚刚被任命为CEO的金纬到尚德的时间只有一年左右。分析此前媒体针对施正荣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出,施正荣实则是一个重视面子的人,尚德现在举步维艰,确实非常难熬,尚德如何进行下一步,对施正荣将是一个考验。从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到海外双反,再到资金困境、反担保骗局,光伏巨头尚德电力面对当前光伏行业的内忧外患,不断传出令市场失望的讯号。
梳理尚德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其下属高管的频繁离职,其中包括施正荣自己培养的创业高管和从外部延请的高手。此外,加之如今尚德在资金、竞争环境以及GSF反担保骗局等,施正荣可谓麻烦缠身。
但是施正荣的卸任却让业内猜测不已,查看尚德年报可以发现,截至2011年,施正荣在尚德所占股份为30.2%,施正荣卸任CEO之后,在其公司仍然具有实际话语权。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细节或许暴露出尚德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尚德创始人、原首席执行官施正荣也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近日,尚德官网发布公告称,将不再担任首席执行官一职,改由公司原首席财务官(CFO)金纬接任,施正荣将担任董事会执行主席和公司首席战略官。这或许印证了分析人士的看法:施正荣表面上选择辞去CEO职务,但事实上是以退为进,在目前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希冀以退来保全自己。
施正荣表示,自己将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公司战略、主要业务关系、技术发展等方面,他相信金纬能够胜任新的职务施正荣表示,自己将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公司战略、主要业务关系、技术发展等方面,他相信金纬能够胜任新的职务。此外,加之如今尚德在资金、竞争环境以及GSF反担保骗局等,施正荣可谓麻烦缠身。在行业普遍遭遇困境的情况下,施正荣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也经受着考验。
但是施正荣的卸任却让业内猜测不已,查看尚德年报可以发现,截至2011年,施正荣在尚德所占股份为30.2%,施正荣卸任CEO之后,在其公司仍然具有实际话语权。梳理尚德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其下属高管的频繁离职,其中包括施正荣自己培养的创业高管和从外部延请的高手。
分析此前媒体针对施正荣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出,施正荣实则是一个重视面子的人,尚德现在举步维艰,确实非常难熬,尚德如何进行下一步,对施正荣将是一个考验。这或许印证了分析人士的看法:施正荣表面上选择辞去CEO职务,但事实上是以退为进,在目前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希冀以退来保全自己。
尚德创始人、原首席执行官施正荣也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近日,尚德官网发布公告称,将不再担任首席执行官一职,改由公司原首席财务官(CFO)金纬接任,施正荣将担任董事会执行主席和公司首席战略官。从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到海外双反,再到资金困境、反担保骗局,光伏巨头尚德电力面对当前光伏行业的内忧外患,不断传出令市场失望的讯号。其中,最经常被提及的是尚德的CFO张怡等人,而据记者了解,刚刚被任命为CEO的金纬到尚德的时间只有一年左右。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细节或许暴露出尚德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太阳能电池产品90%以上出口,李裬譞认为当中有更多巧合因素,光伏企业正在进行技术升级、设备更新,这一切均利用贷款实现,产能增加却赶上欧债危机,负债增加的同时库存也在增加。债务加速破产潮产能过剩是导致光伏企业大批死亡的根本原因,而债务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已是业内共识。
光伏企业艰难硬撑国内光伏企业一季度和二季度刊出的报表中都显示出亏损增加,负债也随之高涨,以常州天合光为例,其二季报中显示出负债超过21亿美元,负债率70%左右,而这可能算是行业内较稳健的企业,光伏业负债率之高在哪个行业中也是少见的。不过在此期间,无论是上游的多晶硅还是下游的光伏组件,价格都经历过山车般的变化,尤其是多晶硅,本来几十美元一公斤的东西,因为国内组件生产企业太多,硬是炒到500美元一公斤,而中国产能提高后,又降到20多美元一公斤。
中央也应该进行通盘思考。这首先体现在中国光伏业两头在外,处处受制于人。
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一因素在经济危机时期放大,欧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出口受阻,必然出现这一局面。
只能往中小城市发展,但光伏安装每千瓦要超过3万元,家庭承受能力有限,给予补贴的资金来源问题也难以解决。2007-2010年连续四年产量世界第一,2010年太阳能电池产量约为10GW,占全球总产量的50%。新能源概念一直方兴未艾,在欧美对光伏需求保持旺盛状态时,我国地方政府纷纷上马光伏项目,盲目无序地扩张。纵观中国家电、计算机生产企业,发展之初也是迅速产生众多企业,而经过一系列残酷竞争后,剩下不多几家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
虽然是地方政府刺激了光伏业迅速发展的步伐,但这也是无奈之举,中央曾要求地方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清洁能源,看来看去只看到光伏业符合各方面要求,于是蜂涌而至,大规模发展光伏业。而这种情况下,光伏企业不可能再获得投资或贷款,实力差的光伏企业最好关门,就像购买股票越早出货亏损越少,可以保存资金期待经济复苏,并且光伏业洗牌也在所难免。
但他认为现在光伏业积弊已久,已经到了集中爆发的时候,大规模破产潮已经为期不远。光伏产业技术更新换代快,企业多以自建为主,兼并收购现象较少,并且兼并收购也不能解决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因此业内普遍认为大规模破产潮已经为期不远。
2009年4万亿刺激计划兴起后,很多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规模迅速发展起来,银行一年后突然要求企业还款,许多企业资金链断裂,便兴起了民间借贷以还银行贷款的现象。而市场容量有限,企业大量破产是必然,而债务危机则加速了这一过程。
整个光伏业负债率已经过70%,数字之高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光伏业一直有说法,指出光伏业证明了产业界的一个真理,大部分高科技行业是欧美开风气之先,日本做好做精,韩国人和中国台湾地区做到物美价廉,最后中国沿海地区把它做死,内陆地区让它彻底死透。光伏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下压。
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1GW,这一数据多次修改,并且不断提高,最终确定这一数据,其中分布式发电和大规模发电分别占10GW。十二五只剩下三年,基本上难以实现目标。
但光伏企业都关系地方政府的利益,部委如何干预也是一个难题。日前,太阳能光伏业十二五规划出台,提出希望在2012年装机容量达到20GW,而这并未能给市场提振多少信心。
光伏业并无特殊之处,它也要经历其他产业发展的过程,必然先盲目发展再因产能过剩大量破产,而后出现有竞争力的大企业。但最后公布规划时将名单删掉了。